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知识产权那些事儿
高新技术企业(简称高企)认定,知识产权是绕不开的硬核指标。它不仅是高企身份的敲门砖,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直观体现。那么,在高企认定中,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布局知识产权呢?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。
知识产权,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“硬通货”
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》明确指出,知识产权是高企认定的必要条件。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中,知识产权占比高达30分。这也就意味着,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顺利通过高企认定。
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常见的知识产权“坑”
核心知识产权“外来户”: 如果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多为受让而来,而非自主研发,那么在“知识产权获得方式”这一指标上就会失分不少。
申报时间“错位”: 知识产权的申报时间应该与研发项目进度保持一致。如果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,就容易被认定为材料不实。
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“答疑解惑”
知识产权的数量和种类: 一般来说,I类知识产权(如发明专利)至少1件,II类知识产权(如实用新型专利)至少6件。同时,企业还需注重成果转化。
知识产权的评分标准: I类知识产权的权重更高。即使II类知识产权数量众多,如果没有I类知识产权,得分也会受到限制。
知识产权的重复使用: I类知识产权可以重复使用,II类知识产权只能使用一次。
知识产权的地域限制: 只有中国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知识产权才有效。
知识产权的先进性: 知识产权的先进性由专家评审。一般来说,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更具先进性,而授权时间越近的专利,先进性也越高。
知识产权对产品的支持作用: 知识产权应该能为产品带来实质性的技术提升,并能体现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知识产权的获得期限: 最好是近三年内获得的。
知识产权的失效: 如果专利在申报过程中失效,将会对高企认定产生不利影响。
购买专利: 购买专利时要注意专利的有效性、先进性以及与企业产品的关联性。
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建议
早规划、早布局: 及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,避免集中申请。
注重质量: 不仅要数量达标,更要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先进性。
结合实际: 知识产权的布局应该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产品相结合。
专业指导: 在知识产权布局过程中,建议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。
结语
高企认定中的知识产权,就像是一座桥梁,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价值连接起来。通过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,企业不仅能顺利通过高企认定,更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。